top of page

建築師之工地日常

  • 作家相片: 建築師事務所 黃彥清
    建築師事務所 黃彥清
  • 4月2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

當建築師完成建築設計並申請建築執照(建照)完成後,施工階段隨即展開,最終進入勘驗程序,以確保建築物符合設計圖說、法規及安全標準。

首先,營造廠需協助業主申請使用執照(使照),並依據當地法規安排相關機關的勘驗。勘驗通常包含結構安全、消防設備、無障礙設施及水電系統等多個面向,涉及消防單位及其他專業審查單位。

勘驗過程中,相關機關人員會現場檢視建築物是否依核准圖說施工,建築師需在場回應技術問題,並針對可能的缺失提供修正建議。

若發現不符規定之處,須依指示改善後再次申請覆驗。

當所有勘驗項目皆符合規範,相關機關核發使用執照,建築物即能合法使用。此階段,建築師需確保各方溝通順暢,並提供專業判斷,以確保建築品質及使用安全。


當建築進入勘驗階段,我的心情總是介於期待與緊張之間。

這是一個關鍵時刻,代表著設計從紙上藍圖真正落實於現實,然而,這也是一次細節與規範的全面檢視,任何施工誤差都可能延後整個進程。

站在施工現場,看著這座由線條、概念與理想構築而成的空間,內心同時自豪,卻也警覺。

勘驗人員逐一檢視結構、消防、無障礙動線等項目,每一次測量、每一個問題,都是對專業與責任的考驗,並在必要時與工班、業主協調修正方案。

當所有檢查項目獲得通過,取得使用執照的那一刻,彷彿一場長跑終於抵達終點。那種踏實與釋然,混合著滿足與反思,讓我明白建築不只是設計與施工,更是信念、耐心與細節的結晶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